2022-05-01

仓位的艺术

作者 万有引力

、没有一个仓位配置能适合所有人(2016-03-18)

没有任何仓位配置是适合所有人的,即使在同一个时点。

比如,你的资产 1000 万,我的资产 1 万或者 10 万,那么,历史估值平均的位置,配置 20% A股,10% 港股,x% 资源对于你来说,可能会很满足——市场这么弱,资产不断新高,2016 至今收益已经达到 5%(50 万),简单年化 20%。

但对于我来说,我只有一万,或者十万,这 5% 对我来说也许毫无价值,我也根本看不上。

再比如,你的年龄是 20 岁,我的年龄是 50 岁。对你来说,年化 15%~20%,熊市保本,这样的收益率根本看不上眼,因为你有大把的时间犯错,改正——用很多朋友的话说,一年不翻一倍我到股市来干嘛?然而对于 50 岁的我来说,这样的年化已经是可遇不可求,很满足了。我不能再犯错,错一次也许这辈子就翻不了身。

我想说什么呢,我想说,每个人对风险和收益的要求不同。你觉得面对上涨,99% 仓位都是浪费。而另一个人可能觉得时机不对,50% 也是太多。

所以,要理性一点。尊重别人,不以涨喜,不以跌悲。同时,目光放得长远一点。

最后说两个:

第一,计划仓位不要卖!!!一分也不要卖!死死拿住!不管你多么想实现浮盈。这是对自己的一项训练,非常有意义。

第二,如果面对上涨不舒服,总是盼着下跌,那就说明你的仓位不合适。想办法调整到涨跌都开心的状态。这个非常重要,否则,看着上涨忍得奔溃接最后一棒的可能就是你。

原文发表于雪球:《没有一个仓位配置能适合所有人

二、我现在应该有多少仓位?(2015-12-19)

投资经验不是那么足够的朋友,总是有一个疑问:现在到底应该有多少仓位?

我想说,这个问题对 1000 个人来说,也许有 957 种答案。

每个人的资金量、预期收益、风险承受能力、性格完全不同。这就导致了,能够回答这个问题的,只有你自己。

首先,你要问自己几个问题:如果我手上的股票或者指数,跌了40%,我会不会痛苦?如果我手上的股票或者指数,涨了 40%,我会不会难过?

你的股票跌了,你会痛苦,就说明你的仓位重了;反之,你的股票涨了,你痛苦,说明你仓位太轻。

好了,现在遵照这两个问题答案,把你的仓位调整到最平衡的位置:也就是说,涨 40% 和跌 40% 的时候,都不是那么难过。这时候,就合适了。

有朋友说了,这什么东西?我来炒股你先问我舒服不舒服?

我要说,答对了,朋友。投资,你首先心里要舒服。你不舒服,你慌乱,你兴奋或者痛苦,就很容易犯大错。

面对涨跌,谈笑风生,不仅来自于洞悉一切的高度,也来自于你的持仓。对很多看不懂市场的朋友来说,仓位则更加重要。

停止患得患失,真正地面对自己、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然后调整你的仓位。

但无论如何,本人的建议是,不要轻易空仓或者满仓,不要赌博。

原文发表于公众号:《2016年1月ETF计划:卖出一份、买入一份、补入一份

三、聊聊动态再平衡(2013-07-15)

本杰明·格雷厄姆在上世纪 60年代出版的,针对业余投资者的圣经(针对专业投资者的圣经则是《证券分析》)《聪明的投资者》一书中,非常明确的阐述了他对投资者仓位的建议,那就是 50:50 股票和债券(稍微复杂一点的推荐是根据估值 75:25 变换)。

前几天看到@博友yuup 贴出了自己的仓位,我想到一个问题,似乎从未在博客上探讨过仓位的事情。虽然之前也偶尔提过对博友「空仓」「满仓」的不认同,但确实没有系统阐述过这个问题。

今天大概说说我的想法。

对于一个心智相对成熟的、愿意长期投资的投资人来说,「满仓」、「空仓」都不是应有的状态。不论你的本钱是 10 万,50 万,100 万还是 5000 万。满仓意味着你极度看好后市,空仓意味着你认为下跌不远。基于人类对于预测的没有天分,这样 show hand 的赌博虽然可能赢,但无疑长期来看破产是不可避免。

我个人推崇的方式是,改良过的「动态再平衡」——当然,也是基于整体PE这个基本数据的改良。

动态再平衡的投资方式可以简单描述为,将自己的投资资产以某个比例——5:5 也好,3:7 也好——投入到相关系数很低的资产,例如股票、债券。一段时间后(最短三个月、最长一年),将整个组合重新平衡。如果这段时期股票涨得好,则卖掉超出比例的股票,买入债券。反之亦然。

这样做的好处,博友们稍加思考即可领会。相信理智的人都会很认同这样的方法。但,这样简单的动态再平衡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

第一,如何确定比例?

格雷厄姆当然也给出了办法,即按照估值在 75 与 25 之间变换。但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这样的弹性恐怕并非好事。我想大部分人会在 1000 点将股票比例降为 25,在 6000 点将股票比例升至 75。即使不变的 50:50,6000 点或 1000 点还持有 50% 股票无论如何是不合适的。

随之而来的第二点,确定比例是否有模型可循?

在我看来,当然有。那就是我们的整体 PE 计算方法。我们的 PE 计算以历史 PE 为中轴,以历史最低、最高为上下沿,确定了 8 条估值带。这 8 条估值带当然可以为我们的不定额定投指数做出指导,同时,它当然也可以为我们的持仓比例指出方向。

简单来说就是:

  • 8 份区间持股比例为 9:1(股:债)
  • 4 份区间为 8:2
  • 2 份区间为 7:3
  • 1 份区间为 6:4
  • 1 份卖出区间为 4:6
  • 2 份卖出区间为 3:7
  • 4 份卖出区间为 2:8
  • 清仓区间为 1:9

3 个月或 6 个月调整一次。首次到达某个区间可随时调整。

至于现在应该是什么仓位比例?

70% 股票,30% 债券我相信是比较合理的。

原文发表于网易博客

四、割掉毒瘤,让利润奔跑(2010-08-13)

刚刚完成了一些品种的减仓。

整体仓位下降了大概 15% 左右。

当然,我不是卖掉赚钱的股票,「补仓」不赚钱的股票。

我的做法是把貌似无药可救的毒瘤割掉,让能产生利润的股票继续快速奔跑。

因为如果你想要赚钱,就要控制亏损,然后让赚钱股涨 10 倍;

如果你把亏损控制在 5% 以内,让利润涨 50%。你就会赚钱;

但如果你让亏损变成 50%,而每次有了 5% 的利润你就害怕的跑掉,那么,结局恐怕就不那么美好了。

原文发表于网易博客

五、为什么低位不买高位来追?(2017-09-20 )

上个月的今天,我们买的创业板在本月涨幅位列所有宽基指数第一位。涨幅超过其它宽基一倍左右,一个月就涨了将近 7%。

恭喜各位股神大人。

那么现在你回头再去看上个月,以及上上个月我连续写的两段关于创业板的文字,是不是会更有感触?

我跟你讲,证券市场真的真的是我见过最能反映人性弱点的地方。最妙的在于,你可以利用人性的弱点来赚钱(当然,也可能是被人性控制而赔钱)。

各位,在我的投资世界观中,下跌,永远是风险释放而不是风险累积。上涨,则相反。当然,这是针对我们投资的指数基金这样的几乎永远不会死的品种来讲。个股个债则绝非如此,我们不展开讨论。所以,我再打打预防针,未来我们买入的品种,如果有下跌,甚至是较大幅度的下跌,你应该高兴而非难受。在别人看来也许你像个神经病,但你要知道,「正常人」在A股是赚不到钱的。你只有在思维、在策略、在体系、在行动上与「正常人」不同,才有可能赚钱。很简单,因为 70% 的「正常人」都在赔钱。

然而,如果你以为我只是买下跌的品种,恐怕又错了。

本月中证500上涨 2.7%,中证环保上涨 3.4%,有朋友会说,你上个月不买,这个月来追涨,是不是傻啊?

这种说法看起来没错——为什么低位不买高位来追?不合逻辑。但我大概讲讲,你应该就会明白。

我要说的,指数点位这个数字,并不是我们应该看重的东西。投资指数看点位要吃大亏。

举个例子。

1937 年,也就是大概 80 年前,美国道琼斯指数是 120 点。如果这个时候,一个美国人想买道琼斯指数,结果发现指数比五年前上涨了一倍,最终决定放弃买入。那么 80 年后,他就失去了一个将近 200 倍收益的机会。

注意,不要深究细节。比如之后在 1941 年道指又跌破 120 点,比如 80 年 200 倍收益高不高,比如 1937 年还没有指数基金。我要讨论的不是这些。

我想说的是,指数到底多少点,不是你该不该投资的关键。3000 点还是 3300,还是 4000,还是 5000,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买的东西贵不贵。

上个月我就说过,8 月特别关键。因为有 3000 家公司要披露半年报。半年报披露后,很多指数就会变得便宜一点。那么 10 月份公布三季报后,很多指数又会便宜一点。也许 7 月不能买的,8 月能买了。8 月不能买的,10 月又能买了。谁知道呢,这重要吗,我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掏钱买的东西值不值。

如果在 2005 年,你眼睁睁的看着上证跌到 998 没买,一两个月后涨到 1200,你觉得低位不买涨了 20% 再买就是傻,那么,你也最终将完全丧失 2 年后 6000 点 5 倍的财富机会。

说这么多,明白了吗?

涨跌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花多少钱,办了多少事。

原文发表于公众号:《2017年9月ETF计划(一):买入两份

六、让我舒服的持仓长什么样?(2012-05-04 )

有朋友问到我现在的持仓。之前也有朋友问过我,你总是说的「舒服的持仓」到底是什么样的状况?

以下就是我现在的持仓状态:

分类细说:

1. ETF

ETF 当然是我的最爱。它在我的所有持仓中也占了超过一半的比例。

我持有的 ETF 包括但不限于:180、100、商品、中小。

2. A 类

A 类是我现阶段无法放弃的一个品种。它占了我总持仓比例的将近四分之一。

我持有的 A 类包括但不限于:金利(归一);久兆稳健(长期饭票);同瑞A(对冲B)

3. B 类

B 类是我能在不满仓 ETF 的情况下,在牛市中不会输给大盘的重要奇兵。现在持有 12% 左右,年初这个数字超过 30%。今年在鑫瑞和同瑞身上赚到了大收益。

我持有的 B 类包括但不限于:鑫瑞、同瑞、锐进、鑫利、双力、信诚500b。

4. 股票

我对于自己找公司的能力很有自信。所以这一块怎么也不会放掉。有些无风险套利的机会我很喜欢。今年股票部分盈利超过 40%。不过总持仓比例只有 5%。

持有品种就不说了。相信了解我的朋友也大概能猜出个一二。

5. 转债

转债这种攻守相宜的东西我怎么会放弃?何况 90 附近吃 100 面值的转债。

持有的转债包括但不限于:中海转债、中行转债。

6. 其它

现金、货基、债券(长虹债、康美债)等等。

对以上品种了解的朋友,我相信一眼就能看出来,这样的组合怎么会不让人舒服?

涨所向披靡,跌有足够的保护垫,甚至会在下跌过程中产生收益。

这就是让我舒服的持仓。

原文发表于网易博客

七、投资切忌短钱长投(2021-05-17)

很多人问,怎么把握长线仓位和波段仓位的比例呢?

这个问题我没法直接回答你,因为每个人的情况不同。但我有个小经验愿意与你分享:

我自己会把至少 3~5 年绝对不会用的钱拿去投资长线仓位。所以它才叫「长线仓位」

会把 1~2 年用不到的钱去投资波段仓位。这里面的小技巧是:

比如网格,第一网用到的钱一定是 2 年不用的,第二网也许是一年半不用的,第三网也许是一年不用的……到了 5、6 网,可能半年内用不到的。因为这个钱很可能几天就会回来。

甚至说到了钻石坑的波段仓位,我可能会用后备的「储蓄资金」去买。因为这个回款时间和安全垫已经非常棒了。

投资切忌「短钱长投」。你这个钱几个月就要用,你却去买需要长期投资的品种,那危险性就太大了。相反,长钱短投就非常安全,但是也许会损失长钱应有的收益率。这里面的度要自己把握一下。我没法帮你把握,因为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情况。

这就是我的一个大思路,希望对你有用。

原文发表于微博:《投资切忌短钱长投

八、最关键的问题在于买多少(2021-05-17)

很多朋友其实对于投资品种的性质、分配资金还有数学没有结合起来看。

比如我们说军工指数,波动大不大,大。估值高不高,高。那么能不能买?

你问我能不能买,我根本就不可能用一句话告诉你。这里面最关键的问题在于:买多少。

你用 95% 的资金去买银行理财,4% 收益率。用 5% 的资金买军工。表面上看起来,你买军工了,风险巨大。但实际上呢?你根本就没有风险。或者说风险极小。为什么,因为即使军工一年跌 50%,你这一年依然是正收益,不赔钱。

理解了这个思路,你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设计一个符合自己风险/收益的组合。

你需要做两件事:

第一,翻出每次发车文章中对于某个指数基金的「最大跌幅」

第二,拿出一张纸,一根笔,按照自己的情况开始计算

如果你永远不希望资金回撤,那么你就按照上面的方式,绝对不会赔钱的品种和高风险品种,按照高风险品种最大回撤计算两者应该买多少,即使高风险品种跌到最大跌幅,你也不会赔钱。

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呢,是你完全没有提高自己的风险的情况下,却将自己有可能获得的收益从固定的 4% 提高了很多,因为高风险品种有可能大涨。

如果你觉得没必要保证完全不赔钱,那么你就设定允许自己一年最多赔多少,比如 10%。然后就按照这个风险承受度去再配置。降低无风险品种的仓位,提高高风险的仓位。

所以我绝对不同意说什么可以买,什么不能买。最重要的是,你用多少钱去买,你愿不愿意承受这里面的风险和收益

所以,你就应该理解,为什么我们的计划越跌仓位越大,越涨仓位越小。很简单,因为我们承受的风险不变,但预期收益会越来越高。或者是预期收益不变,风险越来越低。

原文发表于微博:《最关键的问题在于买多少

九、有度(2021-11-16)

接下来你看到的这条微博,可能是今天最有价值的一条。也可能是这个月。

刚才在评论里看到一位朋友说,亲爹给了 100 万,最近做波段赚了一辆 x3。

这有可能是真的,有可能是这位朋友开玩笑,当然也会有喷子会恶毒的认为这是我找的托或者是我的小号。

真相是什么并不重要,我要说的是一件关于投资非常重要的事情:

在投资过程中,什么时候最危险。

有朋友可能会觉得,手里的品种跌得亲爹都不认识的时候最危险。或者价格下跌了 7788,所剩无几的时候。

我要说,你错了。

这样的时刻并不危险。相反,这样的时刻有可能孕育着巨大的投资机会。真正危险的时刻,恰恰是你在资本市场赚了大钱,洋洋得意,志得意满,春风得意马蹄轻的时候

所以,请在座的各位一定要注意一件事,那就是,从来也没有,永远也不会有任何一个投资策略是完美的,是永恒有效的。当你在一个策略上赚到了大钱,这时候一定要小心,巨大的危险就快来了。

推而广之,一个基金经理,一个组合,道理也是一样的。

这个看起来简单的道理,有些人需要用五年、十年,甚至一些人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真正的深刻领悟。

我想说的是,在你赚到大钱的时候,请一定再次审视自己的策略,要比之前小心千百倍地去对待带给自己成功的策略、人以及组合。

相反,在一个人、策略、组合非常落魄的时候,如果你反复审视,发现投资逻辑可以自洽,怎么想都是合理的情况下,就应该果断地、大胆地坚定信念,甚至投入更多。

很少有人能够在赌桌上满载而归。究其根本原因,并非没有人能够在赌桌上赢钱。而是赢了却不走,认为自己鸿运当头,最后输个干净才算完事。引以为戒,引以为戒。

那么那位朋友问了,成功投资以后该怎么办?难道摒弃之前成功的经验吗?

当然不是。我的对策,一字记之曰:

原文发表于微博:《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