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宇宙

过年时候看完太白金星有点烦
马伯庸从太白金星李长庚角度描写西游记
玉皇大帝和如来那边的组织勾心斗角
又像游戏关卡设计师
太上老君为了多从玉皇那里申请各种经费
各种宝物倾囊相助
为了产生战损拨款更多
太上老君有的关卡群演都不用了直接让自己的座驾什么的参与演出
观音生气时候是千手观音式
观音和太白金星身处各自的阵营
然后各种心机算经
太乙门的程序员如何维修生死簿数据库的
也是被层层外包所以水平不高了

然后最近孩子妈给孩子听了b站的渤海小吏的西游
也是不错
分析的和马伯庸不相上下
比马更有趣
查了一下还是百大up主
比如五雷法
级别挺高是个特例
风雨雷电四海龙王都是直接被召唤过来
虎力大仙
马伯庸是另外角度写了一个故事
渤海小吏直接深挖故事
旁征博引

我在想少不读西游
到底为什么

46 条评论

  1. 我咋印象中是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呀。亲王这本书我也看了,符合他一直以来的风格,找个大框架里的小细节,写一个能自圆其说的故事

    • 可以理解另外的西游世界,就像我的世界游戏一样,里面有无数个不同的我的世界。

    • 释迦牟尼的生卒年份存在多种说法,具体如下‌:
      公元前565年‌:这是较为广泛接受的一种说法,根据佛教传统历法和文献的记载,释迦牟尼出生于公元前565年的农历四月初八‌
      ‌公元前566年至公元前486年‌:另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释迦牟尼的生卒年大约在公元前566年至公元前486年之间‌
      ‌公元前550年至公元前470年‌:近年来,有研究提出了新的时间框架,认为释迦牟尼的生卒年大约在公元前550年至公元前470年‌
      ‌公元前623年‌: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释迦牟尼出生于公元前623年‌
      ‌公元前466年‌:日本学者宇井伯寿根据北传史料推定释迦牟尼出生于公元前466年‌
      公元前463年‌:日本学者中村元根据阿育王即位的年份推定释迦牟尼出生于公元前463年‌
      李耳的生卒年份大约在公元前571年至公元前470年‌,也有说法认为他的生年是公元前571年,卒年是公元前471年‌

      • 道教和道家其实是两个不同的体系,道教涉及到神学,神话的演变也是逐渐的循序渐进的跟当时的民俗之类都是有关联的.都是为宗教服务的.
        我也是看了不少对于西游与封神的视频解读.
        我觉得这部分说的是很有道理的.

          • 不过西游记我只看过简版的,而且是小学的时候看的.
            其他的三大名著 我都没怎么看过.

            因为当时觉得很多古文晦涩难懂.

            现在更喜欢看一些衍生文.比原著写的更有趣味一些

      • 不得不说梦入神机的很多小说都很屌.
        对于国术的解读有 龙蛇演义 对于古典小说和民俗传说的创作 就如 佛本是道
        直接开启了洪荒流小说的流派.

      • 改天看看zhttty的小说,把自己玩的游戏加入小说。不错。《大宇宙时代》
        虫族(宇宙四大害之二)(星际争霸系列:Zerg)(此虫族非彼虫族)
        镇魂曲(人类能量武器)(高达seed destiny)
        袁平(人类著名植物类大科学家)(袁隆平)
        李元芳(人类上尉)(神探狄仁杰)
        凌波丽(人类著名物理与工程学大科学家)(新世纪福音战士)
        杨威利(诺亚1号幸存新人类中的佼佼者)(银河英雄传说)
        星际战士(由新人类组成的人类精英级战斗编队)(战锤40000)
        耳语者/黑科技者(新人类的一种,能从耳边直接听到正在思考的问题的答案)(全金属狂潮)

  2. 《西游记》从十几岁上初中的时候,偶然在家里翻到一本残本,之所以说残本,是因为被老鼠给咬了,前面的没了一些,后面的没了一些。就这么一本书自己读了好多遍。
    前段时间给宝子买的西游记,读到过了五庄观了,后面的临时还没排上。
    三国读过两遍,而至于剩下的两部,实在是提不起兴趣。

    • 我是三国5遍以上,不算统一中国游戏的次数,西游记看过一半古本,小学5年级,然后改看了一本武侠小说。
      水浒和红楼梦没有看过书,水浒玩过游戏。看过部分电视剧还有部分点评的书。

  3. 任何著作,都应该先读原著,再去看别人的点评和解读。否则这书就白看了。
    关于西游的解读著作很多。个人感觉比较好的是李天飞的《万万没想到》。

      • 之前买了本《塞尔达传说:视觉艺术史》;前面假期的时候领导不在,摸鱼看了一半,后面正式上班了了就放着放着了

        • 厉害。我一般都是看电子版的,因为搬家实体书太重,有次搬家还丢了40本左右,我就不买实体书了。

            • 我之前海淘的kindle pw2本来想卖掉发现孩子看书贼快,就留给他了,我是用手机或者电脑看。

                  • 怎么说呢,同一段文字,不同的人读起来,感受各不相同;能充分发辉每个人不同的想象力。但听别人读吧,就容易具象化,会丢失自己的想象空间

                    • 是的,之前听过鬼吹灯 周建龙 青雪 好像这两个名字 那个青雪播讲的我都不敢听。

                  • 是吧;特别是现在zLibrary下书又方便,电子书收藏多了;而且微信读书当前导入好像又有限制了,就更期待电纸书了

                    • 我之前一直想买个海信手机样子的电纸书,后来还是算了,直接用手机替代了,没感觉啥不适的.可能我每次就看半小时左右吧很少一口气看一两小时的。

                    • 我主要就是微信阅读了,参加了365挑战。每天至少半小时。

                    • 看啥都行,我感觉有了入门,培养了习惯和耐心,看其他啥书可能相对容易点(专业数学物理啥的书籍除外)

回复 老孙 取消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